ob真人ob真人ob真人2022年银行理财因为资产净值两次大幅度回撤以及6000多只银行理财亏损而进入信任危机,众多银行理财投资者表示再也不购买银行理财了。2022年底银行理财规模收缩了2.5万亿,而一些理财产品改造遇冷ob真人。
今年以来虽然银行理财市场略有回暖,银行理财本应该抓住机会强化理财的稳健性并提高理财收益以挽回投资者的信任,但恰恰相反,银行理财频现惊人疯狂之举,让众多银行理财投资者震撼不已。
3月15日在全国关注打假和严打各种欺诈消费者行为时,在监管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际,一只北方的农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公告将理财投资者的下巴再一次惊掉了:这家银行的这款理财产品当单个开放周期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超出部分的100%作为该行浮动资产管理费。
这句话的通俗解释就是说,这款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是4%,如果最终收益率超过了4%部分全部归银行理财所有,如果理财出现亏损则全部由理财投资者承担。从而被网友调侃到:你拿我的钱去投资,亏了全部是我的;多赚钱了全给你,你咋不去抢呢?
如何看待银行理财的这种风险收益不对待现象?超过业绩基准全部归银行合理吗?
首先,法理上超过基准的理财收益全部归银行是可以的,但是前提是理财要保本保息,如果你不保本保息则是不合理的。
在理财保本保息的时代,银行可以明确最高收益,即当理财产品没有达到收益目标时,银行要承担按照约定的理财收益率全额兑付;如果超过约定的理财收益率,则超过的收益全部归银行所有。这就是固定收益理财。
比如银行与理财购买者约定理财收益率是4%ob真人,如果银行理财最终只获得了3%的收益率,那么银行仍然需要以4%的收益率向投资者兑付;而如果最终投资收益率达到了7%,银行也只按照约定的4%收益率向投资者兑付。
因为银行承担了全部的投资风险,所以银行有权利获得超额收益率,也可以说这是银行理财的风险补偿;因为银行理财投资者不承担亏损风险,当然也不应该获得超额收益。这是合理的理财新闻。
但如果银行理财不保本保息,业绩比较基准只作为参考,而在理财投资亏损时,亏损的结果由理财产品购买者全部承担;而在出现超额收益时也自然应该由理财投资者拿大头,而这种超额收益全部归银行理财的做法,事实上严重违反了风险与收益对待的原则,是一种对投资者权益的掠夺。
因此,一些理财投资者明确表示,这是赤裸裸的强盗行径,简直拿银行理财投资者当傻子。有的理财投资者还明确:难道这就是理财机构 要求教育投资者的目的吗?
其次,银行理财投资以前的超额收益分成就有非常大的不合理性,而这种不合理事实上大量存在,严重伤害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感情
银行理财历史上以稳健的理财形象征服了投资者的心,以前保本保息的理财更是赢得了理财投资者的信任。但是这种稳健的形象和理财投资者的信任随着2022年两次银行理财净值大幅度回撤以及60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而破碎,而银行理财已经完全挣脱了稳健理财的基础,从而转型为与其它银行一样的风险理财时代,但银行理财机构仍然以稳健、不会亏损、业绩比较基准有保障等话术欺骗投资者,这已经让一些受伤的投资者忍无可忍。众多银行理财投资者明确表示,目前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不会再购买了。
实际上,银行理财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收益掠夺陷阱,即超额收益银行理财分大头,而承担风险的银行理财购买者只能分小部分,根据第三方(数据来源:choice)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平台收录的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中有684只明确收取浮动管理费,其中有近9成598只收取50%(含)以下超额收益作为浮动管理费,剩余近一成的理财产品会收取60%~95%的超额收益作为浮动资产管理费。
如果说收取超额收益管理费投资者还能承受的话,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竟然在去年底有21%亏损,这让那些超额收益分取大比例的收益显得更不尊重投资者,同时更伤害投资者的信任。
其三,银行理财亏盈都收取各种费用已经惹得投资者愤怒,如今银行理财在不保本的情况下,超额收益全部归银行理财显得霸道而无理,这样的银行理财除了让自己进一步走向毁灭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的波涛汹涌、亏损惨叫声让投资者怨声载道,更让银行理财投资者无语的是,无论银行理财亏损还是盈利,银行理财收取的各种管理费、手续费等照收不误。
有网友明确提出:理财投资不保本可以理解,但收的各项费用不能只以理财规模为基础,而应该以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为基础再收取。
还有网友说得更直接:银行理财的各种费用必须以盈利为前提,如果都亏损了你还好意思收取各种费用?
这家收取超额收益100%的北方农商行,其发行的理财产品近年来不仅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费不变,无论盈亏照收不误,而这一款产品的浮动资产管理费却一直在上涨:
理财产品第三期收取超额收益的80%,第四期收取超额收益的90%,第五期也就是现在开始发售的这一期收取超额收益涨至100%。也真的不知道这家银行如此豪横的做法底气在哪里?真的以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就天下无敌了吗?真的觉得自己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就会死心塌地地投资自己的理财产品吗?难道就这么自信吗?到底是自信还是自恋呢?
当然,这种规定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这款银行理财产品能否实现4%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都是未知数,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不亏损已经是中奖了。
当然了,目前这种做法的并不仅仅北方这家农商行,某大型理财公司的鸿X远图封闭式 2023 年第3期(盛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超额收益的提取比例也是100%,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旗下理财公司的慧X成长自在投63天D款理财产品超额报酬的计提比例也高达100%。
银行理财本来已经进入信任危机的残局,即使目前理财市场回暖银行理财非稳健性风险理财特征也已经吓跑了一众稳健型理财投资者,如今再明目张胆将超额收益全部拿走,无论是否成为现实都会让理财投资者心里疑惑:这是理财还是打劫?
银行理财已经进入一个三岔路口,向左回归银行存款以确保保本保息,哪怕收益率低;向右回归实业投资和股市投资,以获取可能的更高收益。中间一些人正在犹豫彷徨,每天向自己质疑:这样的银行理财还值得吗?如今再重新审视一下银行理财,你会有不同的结论。你有什么想法在评论区说说吧。(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