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大资管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资管新规全面落地,理财市场进入净值化运作时代;银行理财罕见遭遇两轮“破净潮”考验,掀起“赎回潮”,市场在焦灼情绪下不得不开始理性看待投资理财。
困难中伴随希望、挑战中蕴含机遇,这一年不论对银行、理财机构还是投资者个人而言都意义非凡,全新的财富管理市场正日渐成型。2023年,洁净起步的理财公司该如何实现“不破不立”?褪去光环的银行理财对投资者是否还有吸引力?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早已是板上钉钉,但直到2022年两轮破净潮真的到来,被“惊醒”的投资者们慌忙出逃“理财”赛道,而这样的趋势从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一降再降仍一单难求中可见一斑。
以往年经验来看,从年底12月起至次年3月都是银行揽储高峰期,各家银行都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存款,然而今年银行业似乎压力骤减,找上门来的存款源源不断。
据多家媒体报道,临近年末,虽然大额存单利率一降再降,大额存单仍异常火爆。甚至部分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已经售罄,仅剩1-3个月或半年期的品种。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居民部门新增存款14.9万亿,算上过去5年12月居民新增存款均值1.4万亿,2022年全年居民部门新增存款或超过16万亿,大幅高于往年水平(2019、2020、2021年分别为9.7万亿、11.3万亿和9.9万亿)。
天风宏观团队宋雪涛认为,除疫情导致的居民部门收入增速降低、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等原因外,2022年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理财投资收益回落推动居民部门减持理财产品,资金回流存款也是造成居民部门超额储蓄的主要来源。
华西证券002926)宏观团队表示,由于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欠佳,约0.9万亿元理财资金回流向储蓄存款。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不再“保本保息”。去年初以来,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千余款产品历经两轮“破净”考验,投资者大规模赎回的背后也暴露出理财市场的诸多问题。
2022年3月,受股市下跌、非标占比降低、债券市场综合波动影响,银行理财经历了一轮破净冲击,最高时多达2100只产品破净;仅8个月后,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导致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撤,且R1-2产品规模占比较大,涉及到的投资者更多,由此引发的舆论关注度更高。
当净值化时代来临,银行理财也未能独善其身。长久以来,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都是投资“避风港”,而今年的两次“破净”大考,就像当头一棒,让投资者认清以后都无法坐等收益进账的局面。
尤其是2022年11月的破净潮后,各大社交平台都能看到情绪崩溃的投资者分享自己的“亏本经验”,这背后暴露出的理财投资者教育问题和理财行业信息披露问题值得关注理财资讯。
其实早在2022年初第一轮理财破净后,中银协及理财登记中心就曾向投资者和银行业发出《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呼吁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鼓励银行业强化信息披露、严守销售适当性原则。
随后,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资管新规、理财新规ob真人、理财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监管制度进行细化和补充;12月30日,中银协发布《中国银行601988)业理财业务自律规范》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对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展示及信息披露、风险控制作出要求。配合此前陆续出台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金融监管部门已初步建立起理财业务制度规则体系,理财行业在规范化运营的道路上笃行致远。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之前理财公司对投资者的教育较为浅显,导致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够全面,产品净值上升时期问题不大,一旦产品净值下跌,投资者与理财公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
“所以,理财公司在产品宣传、信息披露、资产配置等方面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讲解。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尤其是中高风险产品时,理财公司要充分披露产品风险,向投资者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刘银平表示。
普益标准研究院认为银行理财应继续探索有效的投资者教育方法,比如可以从决策教育、资产配置教育和权益保护教育三大方面优化投资者教育工作。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既然“保本”已不再可得,那么在产品选择上就需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认知,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在充分评估自身财务状况后理性投资;另一方面,在优化资产组合方面下功夫,分散投资,牢记投资名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赎回潮”渐进尾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3年一季度有望看到银行理财规模回升。同时,净值化转型完成之后,银行理财受市场波动引发的阶段性赎回无法避免,无法旱涝保收之后,展望2023年,银行理财该如何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又该如何在全新的发展之路上稳健前行?成为全行业都在思索的“必答题”。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2022年银行理财业绩成果可圈可点,2023年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小觑。未来,银行理财应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拓展投资边界,扩张代销渠道,于变局中开新局,进而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未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理财更应主动作为ob真人、高效作为,坚守服务实体经济使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ESG等领域的资金支持,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精准对接。”普益标准研究院表示。同时,针对新兴产业资本投入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特点,银行机构应充分发挥理财资金直投直拓的特色优势,加快形成以实体经济需求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以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其占比保持在80%以上,混合类、权益类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的产品类型较少。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投向及设计也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普益标准研究院表示,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应更多深挖不同类型市场,建设特色产品体系,实现差异化发展。
值的一提的是,对中小银行来说,大部分都面临投研能力以及系统建设能力不足的现实制约因素,因此除了提升研发产品能力,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升级,中小银行应更倾向于开展代销业务。未来,中小银行大力布局代销业务的态势将进一步凸显,也是其应对净值化挑战的不二法门。
“前首富”汉能创始人李河君被带走调查或牵涉锦州银行,该行去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8%不良贷款率2.87%
笃行谋远,再创佳绩--青岛银行蝉联2022年度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山东省第一名
《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融合行业与数据监管规则或将成为数据治理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