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体时代,曾在读者中有着深刻影响的党报深度报道,影响力面临挑战,存续价值遭遇时代之问。前瞻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之路,本文阐述了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围绕其创新的着力点和方法路径进行阐释分析,旨在为提高军队主流媒体深度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所谓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指的是对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进行系统反映的一种报道方式。其主要表现为通过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跟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进而揭示其实质和意义。它发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比如,法国称为“大报道”,美英称为“大标题后的报道”,也有的国家称为“解释性报道”,等等。
回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报业黄金年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纸媒,纷纷开设了深度报道版面,在受众中引起积极反响。比如,《人民日报》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新华社的《关于物价的通信》和《报》的《改革,当代中国军人的求索》及《经济日报》的“关广梅现象”系列报道等等,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全媒体时代,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曾在读者中有着深刻影响的党报深度报道,影响力面临挑战,存续价值遭遇时代之问。前瞻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之路,本文阐述了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围绕其创新的着力点和方法路径进行阐释分析,旨在为提高军队主流媒体深度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着眼服务备战打仗,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做好深度报道的重要性必要性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受众阅读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快捷化的态势,深度报道是否还有生存发展的空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认为,“人们并不仅仅满足于知道发生什么,他们还想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它们意味着什么,结果又是什么。”这启示我们,深度报道要焕发生机,就要实现从作为新闻产品的深度报道,到作为思维工具的深度报道的转变,凸显启发众智、助力作为的特殊功能。
全媒体时代,新闻在新媒体的传播路径是在不断的转发接力和评论附加中扩散开去的。这就意味着,谁的声音更大、更真实、更有分量,谁就能站在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上,而谁解释得更令人信服,谁就会拥有更多受众。这也就超越有的单纯以情节呈现为重心的“大特写”式的深度报道,形成更具有意义感、价值感和社会关怀意味的“大聚焦”。
这正是军队纸媒最擅长的领域。对于《报》来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推出的反映军队面对改革的《改革,当代中国军人的求索》《做改革强军征途上的“纤夫”》《胜战之路》等等,则让人们认识了各个时期中国军人直面改革、融入改革的崭新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报》,也是军队主流媒体要坚持的,即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寻找新闻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并针对性做出导向鲜明、专业准确的报道,实现用新闻报道指导军队建设各领域工作的目的。
深度报道怎样才能体现深度?它绝不是对新闻事件描述的“详尽版”。从业务角度上反思剖析,深度报道不是被新兴媒体打击弱化的,也不是由于我们惯常归咎的受众生活节奏紧张、阅读时间少等原因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深度报道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升。传统媒体在寻找突围之路时,应该把强化深度报道传播质效作为提升影响力的关键落点。只有通过以观点引领、以整合入手拓展新闻深度,在事件之间建立关联,才能真正体现深度报道特点,充分强化纸媒所具备的立体感真实感,引导受众形成对报道内容的深刻认识。
深度报道往往依托专版实现,在这方面,中央的几家主要纸媒的专版都在努力做出探索。
以《人民日报》为例。2021年,该报“党建”专版除了正常工作报道,先后推出“深度关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基层观察”等系列深度报道。尤其是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该报利用3个多月时间,策划推出“深度关注·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系列深度报道,对我党成立以来的一系列好传统好作风进行梳理,用以观照现实,先后在专版头条位置刊发“对党绝对忠诚 勇于实干担当”“深入调查研究 提高工作本领”“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改革发展”“坚持民主集中制 凝聚智慧和力量”等15个专题的深度报道。在开启新征程之际,对如何跑好新时代“这一棒”进行深入研究探索ob真人,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这种规模大、持续久的深度报道,既有强烈视觉冲击,又有较强指导意义,是一般网媒、掌媒很难实现的。
综上所述,深度报道作为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只能加强。扬长避短,是深度报道焕发生机的必然选择。对军队媒体而言,必须着眼服务备战打仗,站在有效履行军队职能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深度报道,提高其传播质效,是军队媒体实现“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着眼服务备战打仗,立足打赢信息化战争新闻舆论战和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发扬钉钉子精神,在扬长避短中不断推进深度报道创新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坚持问题导向,是军事宣传工作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军队纸媒深度报道传播质效的着力点。
新闻讲究的是一个“新”字,纸媒是新闻纸,必须要重点关注有新闻价值的“新点”。改革强军中,随着编制体制调整媒体报道,部队出现一些新事物新景象,也伴随着新情况新问题,把这些问题抓住,也就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2021年初,军队颁布实施了《中国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强调把“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作为党委(支部)工作的原则。在书记、委员的素质要求和职责中,《中国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对基层党委、党支部设立作战训练委员及其职责作出规范:负责基层ob真人党组织议战议训有关工作,了解和反映官兵关于军事民主的意见建议。
基于上述变化,《报》“党的建设”版对“作战训练委员”这一新生角色展开研究,策划推出《种好练兵备战的“责任田”》这一期深度报道。报道从第72集团军某旅两名营党委作战训练委员的履职经历入手,围绕“讲自己连队和熟悉的专业分队多,讲其他分队和统筹全营任务少”“顾虑自己资历较浅,遇到分歧不敢坚持观点”等典型现象入手,对作战训练委员的职能作用发挥进行了深入探讨。
类似紧跟改革强军步伐关注“新点”的深度报道,已成为《报》的“家常菜”“拿手菜”。如针对一些基层部队尤其是联勤保障部队的优秀士官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的情况,2021年下半年,“党的建设”版对“下篇文章”密切关注,推出《士官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后》等深度报道,研究如何积极发挥士官党支部书记的独特优势,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抓住“新点”也就有了硬新闻。在硬新闻的支撑下,深度报道的时代性、实效性就会得到有效强化。
热点问题是受众普遍重视热议的,这类话题由于关注的受众多,与受众切身利益联系相对密切,往往是自带新闻光环的。
近几年,诸如维护官兵合法权益、纠治“五多”问题为基层减负、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纠治基层管理土政策土规定等等。这些热点话题为部队基层官兵普遍关注。聚焦这些问题,就容易抓住受众的敏感点兴趣点,产生“现象级”产品。
2021年,《报》“法治军营”版注重对这些热点敏感问题的研究,推出的多组系列报道都较有针对性。比如,该版瞄着纠治新老“五多”问题持续发力,先后推出《从源头上遏制“五多”》《瞄准痛点,精准发力治“五多”》等多组报道。对容易扰乱基层的种种“五多”问题进行多角度查摆曝光,既有官兵对《为过频过满的各类活动“瘦身”》《叫停重过程不重效果的学习》的亲历感受,也有机关《对“隐形文电”及时纠治》《对“指标教育”立即叫停》的深度反思。读者反映,这些对新老“五多”问题的研究,既有可读性,又有启示性。
在《从源头上遏制“五多”》这组深度报道中,版面聚焦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依法为基层减负,硬起手腕纠治“检查考核随意问责”“要求官兵层层陪会”等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研究纠治办法。配合新闻报道的《从一份电文谈减负》的言论,列举1948年华野为十三纵一〇九团授予“济南第二团”的请示电正文仅用53个字,就将战斗过程、请示内容表达得清清楚楚,而军委30 个字的批复电文更是直截了当的生动论据。这组深度报道有新闻事实、有工作方法、有深度思考、有历史对照,主题得到升华,立起鲜明导向,刊登后引起积极反响。
战士使用智能手机的管理放开后,手机使用管理工作成为热点难点工作之一,也是基层官兵普遍关注的一个线年,《报》“法治军营”版及时聚焦这个话题,先后策划推出多组深度报道。《手机聊天,这样“加密”要不得》《军装照片ob真人,这样“邮寄”不可行》《随意丢弃手机卡惹出的麻烦》《网购泄露信息带来的隐患》《网络充值严防“优惠陷阱”》《不明软件切莫随意注册》……系列报道从官兵身边人身边事入手,从细节小事入手,采取一事一报、一案一析、模块呈现的新实活表现方式,使深度报道的主题在一件件故事中得到深化,连缀起来,像是为基层官兵依法依规使用智能手机提供了一份说明书。
“难点”问题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积累造成的,带有较强的针对性、倾向性,是很多单位、很多官兵经常要面对的。对这类问题,官兵除了关注之外,还会对“如何解决”抱有很大期许。开展深度报道时,要注重从列举剖析到研究破解,提供有启发借鉴意义的思路或做法。
党建工作中,就有不少这样的难题。比如,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难题,怎样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是一些党组织在现实中遇到的难题。近年来,《报》“党的建设”版围绕这个线集团军党委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的经历为例,探索了党委常委接受纪委监督的方法路子,通过研究督学强化自觉、燃旺党内生活的炉火、织密制度监督网等具体工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凸显了深度报道的指导性。
随着练兵备战不断深入,现在部队野外驻训已成为常态。在四周没有围墙的情况下,如何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各部队普遍面临的难题。《报》“法治军营”版敏锐抓住这一问题,连续策划推出5期依法开展野外驻训的深度报道。比如,《执勤查哨,莫因“情况特殊”打折扣》剖析了驻训管理工作等问题;《夜训考核岂能“借光”开展》《装备研训莫要只图速度》剖析了从严治训工作等问题;《使用代号绝非“多此一举”》《涉密文件切莫“一撕了之”》剖析了保密工作等问题。这些报道既能独立成篇,又能连贯一体,对野外驻训的依法治军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较好的宣传效应。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了深度报道的战略方向问题。但仅有方向还不够,还要解决好适合纸媒版面的鲜活文风、表现手段、包装形式等战术问题。
组织深度报道时,立起问题靶标后,还必须提供能正中靶标的思路建议、经验做法等,给受众以启示借鉴。注重指导性一直是《报》作为机关报的鲜明特点之一。如何体现指导性?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研究剖析问题。如果在深度报道中片面强调正面宣传,见了问题“绕道走”,那么射出的“矢”永远无法命中问题的靶心。
这就要求ob真人我们必须认真剖析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抽丝剥茧、渐次展开,合理运用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等各种新闻手法视角,让深度报道变得有思想、会“思考”。
改革强军中,大量从社会招考的文职人员来到军营,成为战斗力新生力量ob真人。从社会人才到军队文职,他们面临着角色、岗位等多个重大转变,在起步阶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各级不能因为一时出现问题和不足就轻率怀疑甚至否定他们,而应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出发,从推进军队人力资源现代化建设的大系统中考量处置。
针对这个问题,2021年,《报》“文职方阵”版适时组织推出“文职人员出现‘水土不服’怎么办”的策划报道。分别介绍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针对个别文职人员思想懈怠问题,注重“思想激励、教育警示”的探索;武警新疆总队昌吉支队针对有的文职人员缺乏自信问题,注重“高度信任、尽心帮助”的探索;第83集团军某旅针对少数文职人员心浮气躁问题,注重引导“放慢步子、走稳路子”的探索。同时,配以《育才如琢器贵在用匠心》的言论,讲清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方法,助力文职人员全身心融入部队建设发展中去的道理。
从宣传实效看,这类既有事件呈现,又有深度思考,还有思路办法的深度报道,很受读者欢迎。
实践证明,讲故事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沟通手段。深度报道虽然立意高,题材重大,但最终还是要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新闻事件来说明呈现。创新深度报道必须遵守新闻规律,练就会讲故事、讲好故事的报道本领,运用好“观点+例子”的表达方式。
2021年,《报》“文职方阵”版在研究要加强对文职人员的地位重视、工作帮带、生活关怀的主题时,推出一组“细节之中见真情”的策划。策划主要围绕两个小故事展开,《吃早餐时不再忐忑不安》介绍了一名每天凌晨上班、早上八点下班的文职医务工作者,因每次到食堂吃早饭都正逢大家上班,容易被大家误会是迟到引发的尴尬经历;《参加活动无须“另行通知”》则讲述了某单位以往下发文电常要“另行通知”文职人员,后来调ob真人整为军人与文职人员同步传达,使文职人员更有归属感的一段经历。这样的表达形式,把宏大的主题浓缩到两个生动故事中,使深度报道更有感染力穿透力。
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除了通过烹饪实现“香”“味”之外,还要通过摆盘等方式突出它的“色”。与之同理,深度报道往往篇幅较长,如在版面上从头堆到尾,黑压压一片的话,会令受众阅读欲望大打折扣。要注重加强对深度报道的包装呈现,特别是在版面上实现多维立体呈现,强化宣传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运用配发言论、编辑感言、官兵心得、相关链接等,对主题进行深化、延伸、升华,也可运用组图、漫画等形式丰富视觉,还可尝试把深度报道条块切碎,进行模块化组装,这些都能使版面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吸引眼球。近年来,《报》“党的建设”版在推出《一名士官支委的带队心得》深度报道时,聚焦第73集团军某旅警卫勤务连一名士官分队长的履职经历,研究了士官支委如何发挥作用的主题。文章不仅使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手法强化可读性,还在报道后配以3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感言,分别从士官支委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强化自建能力、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帮带指导等不同侧面入手。感言以便签形式呈现,既深化了主题,又美化了版面。
全媒体时代,打造的产品呈现话题性,甚至达到“现象级”,是所有媒体人共同的向往。无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对传统纸媒而言,深度报道都不可或缺,其价值和前景都值得信任和期待。我们只要适应变化,扬长避短,深度报道就能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