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北京大学商学教育120周年暨商科发展论坛在北大汇丰商学院顺利举办,与会专家、企业家围绕“商学教育与大湾区创新发展”“企业发展与商学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商学教育资源丰富,目前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等12所商学院获得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在此背景下,商学院如何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以适配大湾区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讲席教授海闻表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企业家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能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业,还能以模式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湾区的商学院应密切联系企业、紧跟科技前沿ob真人、时刻关注国际、关心社会政策,通过撰写经典案例、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做好教学培训工作、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培养和提升企业家的眼界、精神、知识与才能,助力企业的创新发展。
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校长讲座教授王丛介绍,科创类企业可大致分为对手跟随型、技术驱动型、需求挖掘型ob真人。有研究表明ob真人,需求挖掘型的科创企业中长期的成功概率远远高于前两者,而美国硅谷有近一半的科创企业被归为需求挖掘型,其研发与创新围绕着需求端进行,时刻关注客户市场的需求与痛点。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文化,培育和孵化更多需求挖掘型的科创类企业,商学院在这方面大有可为。”王丛表示,商学院应培养更多既了解前沿技术,又具备商业管理知识的“技术经理人”,促进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前端的紧密对接,进而促成更多需求挖掘型企业的诞生。
培养兼具技术与市场知识的“技术经理人”,关键在于商学教育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今年9月,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一大办学亮点在于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设立四大“枢纽”(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社会枢纽),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15个“学域”。
据港科大(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讲席教授谢丹阳介绍, 港科大(广州)并非复刻香港清水湾校园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关注融合学科,“枢纽+学域”的架构更有利于开展跨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以社会枢纽下设的“城市治理与设计”学域为例,教学过程中除使用传统的经济学工具外,也涉及社会学、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培养学生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和方法解决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
以理工科见长的南方科技大学则希望基于技术优势建设“科技商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吴联生表示,南科大商学院正进行两方面探索:一是面向理工科学生推出金融学辅修专业;二是推出“科技管理学者”高管培训项目,整合科技与创新管理的教学经验与业界资源,培养高管人员科技创新与实战管理能力及金融素养。
吴联生表示,目前科技与商学“两张皮”的情况依旧存在,未来需不断探索将二者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管理学院院长王帆认为媒体报道,商科还需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科结合,才能适应“中国情境”,应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ob真人ob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