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真人ob真人摘 要:随着互联网条件下采编方式和传播渠道的不断变化,电视重大主题系列报道模式也应随之创新发展,在主题策划、采编制作、融合传播等方面构建新的范式。本文以电视系列报道《温暖的回响》为例,探析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的新实践新探索。
2020年末,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优势,推出人民军队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的系列报道《温暖的回响》。报道采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多平台并用,多屏互动ob真人,聚合式密集传播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有效传播,受到广泛好评。在这组报道的采制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探索,就其呈现方式总结出一些经验,或可为构建重大主题系列报道新范式提供参考。
系统谋篇布局。重大主题系列报道要做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就必须以思想进行引领,体现时代精神。习主席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甘苦冷暖,一次次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针对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在策划这组报道主题时,我们追寻习主席的扶贫足迹,系统地选择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偏远村寨进行实地探访,目的就在于让受众清晰、准确、系统、深刻地了解习主席关于扶贫工作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实在的指示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可喜成绩。由于扶贫方式有很多共性之处,如果仅仅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常用方式简单罗列,每条新闻所呈现的内容就会大同小异。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推演,尝试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在策划拍摄阶段就进行任务分解,突出新闻独特性,避免内容同质化。策划的11条新闻主题,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展示不同主体单位的扶贫特色,反映人民军队落实习主席决策指示,发挥自身优势支援地方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譬如,《文化+产业 创“四在农家”》报道,重点介绍了军委政治工作部帮扶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红心村走上了美丽乡村建设快车道的经验做法;《扶贫扶智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新闻,侧重展示了空军机关在陕西省延川县开展产业扶贫的成果;而《科技发力 湘西大山变金山银山》这一报道,则突出了国防科技大学在湖南省凤凰县科技扶贫的实效……由此可见,重大主题策划必须一开始就要有鲜明的全局意识,区分不同主题,系统化谋篇布局,在时间、地点、对象、新闻点等方面进行周密规划,力戒内容重复、主题同质化。
凸显思想高度。全媒体时代,重大主题系列报道应顺应时代变化,紧跟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和方式的迭代变化,清晰准确地表达新闻的思想高度。在这组系列报道中,我们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一条新闻侧重凸显一个思想,让习主席指示精神成为每条新闻的核心思想,用思想引领贯穿报道始终。以《移民搬迁帮到底 荒滩变金滩》为例,稿件在导语中巧妙引出习主席对宁夏有着一份特殊的牵挂:20多年前,习主席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2016年7月,习主席又来到这里考察,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新闻内容紧扣陆军某训练基地与原隆村结对帮扶以来的工作情况,集中报道官兵们时刻牢记习主席指示,在移民搬迁的基础上,帮助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大山深处移民搬迁而来的贫困群众,在荒漠沙滩上开拓出一片金沙滩。这样的谋篇布局使新闻有了灵魂和生命,将整个系列报道的思想高度和内在价值提升到了更高层次。
注重用故事表达。重大主题系列报道应在体现深度和厚度的同时,注重创新表达方式,用生动的叙事手段使思想宣传产生春风化雨ob真人、润物无声的效果。参加《温暖的回响》报道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入乡村田间,走进农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以平和的心态倾听群众的讲述,以平视的角度记录百姓故事,从他们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军民一心决战贫困的生动实践。在撰写报道时,摒弃以往一味追求宏大叙事或僵硬复述政策条文的做法,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注重用讲故事的手法,增强主题报道的鲜活感和生动性。譬如在《项目带动 井冈山上打赢脱贫仗》中,观众可以跟随记者镜头深入观摩当地“渔光互补”基地、葡萄园扶贫示范基地等东部战区的扶贫项目,真切感受人民子弟兵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智慧与决心。
善于用细节说理。越是宏大的主题越需要微观表达。要立体讲好人民军队的扶贫故事,就要在采访中用心观察,挖掘典型人物,寻找感人故事,抓住生动细节ob真人,通过突出典型事例和典型做法,将重大主题讲实、讲活。《温暖的回响》重大主题系列报道在采制过程中,注重选取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通过记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反映人民军队助力扶贫使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充分发挥新闻报道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画面拍摄非常注重捕捉那些能反映主题内涵的生动细节,如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对话中流露出的一些微小的动作和表情,这些细节和表情,通过后期的剪辑组合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感染力。在讲述菖蒲塘村最困难的贫困户梁立成的故事时,我们首先介绍了梁立成过去靠当挑夫维持全家生计媒体报道、家庭年收入仅2000元的过去,然后用现场画面表现他在国防科技大学官兵的指导下,依靠科学栽培技术,建起果园,仅用3年就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生活。采访中,梁立成始终笑意盈盈,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他说:“我们这个猕猴桃,(来的时候),都夸奖它甜(味道很好)!”这样鲜活的细节,生动表达了享受到了党的脱贫致富政策、过上美好生活的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展现了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大大提高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亲和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融合的潮流势不可挡。重大主题系列报道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充分运用融合传播手段,将纸媒、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一体筹划,融合传播。
结合不同平台特点开展联动。新闻内容的传播不是后置工作,应该从立项阶段就开始谋划,特别是对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的传播,要对各个平台进行前期综合安排,通过整体联动发布,收到立体传播效益。《温暖的回响》在策划初期就做好了资源整合和团队配置,以所属文字、电视、广播、新媒体记者为主体,采取全媒体力量编组,从全军抽调专业报道力量组成融媒体分队,不同平台的记者以开放包容的视野破除门户间的壁垒,共享策划理念,共享信息资源。在后期成稿过程中,报道组通过对资源的多维度整合,形成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内的一整套系统全面的资源库,记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取素材,依据各自平台不同的传播特点和表达方式,制作出适合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实现“1+1>2”的效果。发布时,《报》率先刊发,广播、电视、新媒体整体联动、相互配合、共同造势,形成了浓厚舆论氛围。
发挥不同业态优势进行优化配置。今天的新闻采编不再是单向内容制作,而是需要文字、广播、电视、新媒体记者在新闻的策划、采编、审核等流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全程融通互动,有效提升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的内容与品质。在电视重大主题系列报道采编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文字记者主攻文稿写作与校对;电视记者着力生动鲜活的画面呈现;广播记者侧重以声效突出新闻的现场感;新媒体记者则发挥其对新技术的熟练应用。多平台记者相互碰撞交流,能够激发出更多创意和活力,让重大主题系列报道更为立体、形象和生动。
在脱贫攻坚系列报道的各个阶段,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能让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真正做到多样化生动呈现: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用故事化表达呈现脱贫致富的成果;在拍摄过程中,广泛采用运动摄像机、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获取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镜头,力求每一条新闻都能够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后期编辑时,精心挑选剪辑每一帧画面,通过生动感人的解说、富有趣味性的动画和可视化的数据对比,让观众喜闻乐见,对脱贫攻坚的成果留下深刻印象。
全媒体时代,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形态给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大主题系列报道只有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心理需求,在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