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中国》,通过传感器这一细小的高科技领域,透视我国近些年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向亿万中国民众科普了传感器在高铁隧道行业动态、南水北调、农业、物流、智慧城市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传感中国》第一期,分秒为计 守护回家路,通过对高铁、桥梁中不同传感器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在越来越便捷、安全的出行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呵护。
从重庆到四川成都,短短77分钟的车程,列车要经过世界上地质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列车平均每三分钟就要钻过一次隧道,在列车高速进入隧道时,空气受骤然挤压会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如果直接作用于人耳,人耳将会感觉强烈的不适,但实际上乘客们基本无感,这是轨道定位盒子与列车头部压力传感器完美配合的结果。
动车组上的压力保护系统,能够抑制车外压力向车内的传递速度。而想要达到这个要求,就离不开压力传感器,动车研发设计人员通常在司机室两侧靠近侧门位置设置定位车间内传感器的检测点,实时监测压力数值变化如果满足车内压力波动的相关条件,压力保护控制装置就会使继电器动作进而驱动空调控制柜中间继电器发生动作,以控制空调机组新风口以及废排装置风口位置的压力保护阀发生动作,及时关闭进风口以及废排风口,并切断车外压力向车内通道的波动,防止车内产生较大压力变化,以确保驾驶人员和乘客的舒适性。所以,一个小小的压力传感器,其实在列车的运行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这种地质不稳定地区建立的地下隧道里,一辆辆列车呼啸而过,随着隧道的长期运营,土层会持续增大纵向沉降,不均匀沉降会让隧道产生弯曲变形,影响轨道的平整和乘客的舒适性,并导致隧道接缝张开,进一步加剧渗透,甚至漏泥,对隧道的结构、接头和正常运营造成威胁。
因此,必须重视隧道结构体在长期运营中的沿纵向的整体形变,并从设计、施工、工程防治、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予以综合管理与控制,这时候,LoRa高精度倾角变送器便开始了它的工作。
LoRa高精度倾角变送器能够通过检测使用环境中的倾斜角度来判断物体的倾斜状态,并将检测到的物体X 轴倾斜角度、Y 轴倾斜角度、环境温度值、设备电量、信号强度等数据通过 LORA 网关传输至监控平台,管理员可以远程在手机或电脑远程查看数据,全面掌握待检测物体环境温度与倾斜状态,以便及时维修,保证来往列车的正常运行及乘客安全。
伴随传感器技术的提升ob真人,如今的动车运行实现了依靠动车视频分析组每天分析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早早将隐患提前排查,保护乘客安全。
雅康高速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有135公里的路程,需要经历2000米的高差,跨越7座特大桥。横跨大陆河的兴康特大桥就建设在高海拔ob真人,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环境下,自建成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了4年之久,而大桥能够安全运行同样得益于桥上遍布的各类传感器。在车辆上桥瞬间,安装在大桥各部位的传感器便开始工作。桥面称重系统开始称重,主梁各部位的传感器收集桥面振动频率、幅度数据,以便计算出当下、未来的大桥承载能力。
来来往往的车辆在大桥上行驶,长此以往的压力很容易导致特大桥在使用中或多或少地产生位移,比如:恒载和活载引起的竖向变形、车辆拐弯时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横向位移、还有活载作用(制动力)引起纵向位移。常规位移传感器只能检测桥梁局部的相对变化,不能监测桥梁整体的绝对三维位移,而人工现场勘测的三维位移,效率低,实时性差。
GNSS位移监测站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多种卫星定位技术,联合了RTK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可同时测定特大桥中多点的三维位移,并将数据远程实时上传至监控平台,以便管理人员查看,完美解决了以上难题。
测量原理:设备采用了差分定位技术,所以至少要有一个基准站, 一个基准站可以对应多个测量站,一个基准站最多带 32 个测量站。常规版基准站与测量站之间的视距为5千米以内,加强版的视距最远可达30千米ob真人。
除了定位系统外,兴康特大桥中还有感知环境危险的传感器感听着地动、风吹等细微变化,在分秒间、方寸内守护着大桥的安全。
兴康特大桥被誉为“川藏第一桥”,正好位于3条地震断裂带交界处,大渡河河谷区气候多变,河谷风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风速/风向变送器就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波风速/风向变送器采用随机误差识别技术可以同时测量风速/风向的瞬时数值,没有启动风速限制,可以在零风速下工作,无角度限制,能够360°全方位监测特大桥周围的风速/风向,并以无线输出(没有距离限制)的方式上传至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查看实时监测数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此外,超声波风速风向变送器能够跟其他传感器共同组成公路气象站。它通过利用采集控制技术、远程传输技术等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监测系统,24小时不间断采集大气能见度、路面温度、环境温/湿度、风速/风向、噪声、PM2.5/PM10、大气压力等多种要素,并将其汇总远程传输至管理部门,为管理部门提供畅通的气象传输途径,守护人们的回家路。
一趟趟智能列车飞驰,一辆辆大巴车穿行于桥梁隧道间,数千万的传感器,编织成亲密的安全网,守护着每一个出行的人。创新为科技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科技回馈人们更多的温暖和安全,实现人们便捷生活的愿望。